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6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篇1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52载,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上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中国梦,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追求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塞罕坝人追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也许会有困难,会有坎坷,甚至会有牺牲,但是追梦的精神永存。55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接力不止。从塞罕坝人艰苦奋斗、追梦不止的感人事迹,我们应该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现在,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努力适应各种环境,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不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勤奋肯干。只有刻苦勤奋,只有拼搏进取,才会创造出奇迹。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动力。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有忘我的献身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科学求实,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只有坚持做下去,一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篇2
沙进人退,人退沙进,肆虐的风沙给我们人类拉响了警报。上世纪50年代,北京附近的滚滚流沙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沙尘暴频袭北京城。专家断言,不出50年,漠北风沙将兵临北京城下。而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400米,如果这个沙源锁不住,较之海拔43米的北京城,就如同站在屋顶向院里扬沙,必须扼住浑善达克风口。为阻断京津沙源,涵养水源。
1962年2月,国家在围场塞罕坝成立大型机械林场。?塞罕坝成为距首都北京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绿色屏障,面对肆虐的风沙,塞罕坝人勇敢地向风沙宣战,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林场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建设大军,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汇聚荒原塞罕坝,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40%,是全国知识分子集中的林场,这支年轻的队伍吹响了大规模治沙造林的集结号,塞罕坝人以高昂的干劲踏上了建设绿色屏障的伟大征程。
塞罕坝自然环境恶劣,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已经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让其沦为茫茫荒原。塞罕坝人以“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乐观精神,投身于改天换地的沙漠治理,他们每天睡地窨子,啃凉饼子,喝雪水,满怀革命豪情战斗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
经过塞罕坝人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三代人的拼搏和奉献,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资源价值超153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百万顷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环首都城市圈特别是北京、天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这是一场战天斗地的绿色革命,塞罕坝人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了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伟大壮举。“人定胜天”,伟大的塞罕坝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塞罕坝的五大精神。我们要以塞罕坝精神为旗帜,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让我们的家园山清水秀天更蓝,让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成为沙漠高原的新景色。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以塞罕坝人的创业思想和奋斗精神为指南,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党员自身修养,“不忘初心,”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塞罕坝精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鼓足我们的“骨气、勇气和志气”,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河钢承钢的美好明天拼搏奉献。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篇3
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
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塞罕坝建场**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
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
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拼搏、无私奉献。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篇4
塞罕坝处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面对的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不忘初心。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
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对党忠诚,明确政治方面。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理想坚定。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塞罕坝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融入实践中,创造了奇迹。这种精神化作我们税务工作动力,鼓舞着我们要牢记税务工作的使命,为国聚财,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完成好一个税务人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以焦裕禄、杨善洲、塞罕坝人等模范人物和事迹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篇5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他们将退化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天堂。”
初次听到“塞罕坝”三个字,是在中华好诗词的节目上。
不记得是具体是第几期了,有个自称是塞罕坝“林三代”的参赛选手,从他的自我介绍中,大致了解了他的父辈、祖辈的职业便是在塞罕坝植树造林,他更打算让他的子女成为“林四代”,在场的嘉宾对他及塞罕坝的林业工人都表示出深深敬意。
仅觉得好奇,我在百度搜索了“塞罕坝”,看到的简介大致是这个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的太古圣境,“山川秀美、林壑幽深”,随着开围放垦到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退化为荒漠,又由塞罕坝的林业工人复植重新变回“千里松林”,当时只关注结果,并未深入去想他们是怎样让荒漠便森林的,直到后来坐在会议室学习“塞罕坝”精神。
放弃高考上山的“六女”,一部电话、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相伴生活在“望海楼”的夫妻,“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在听到塞罕坝这些感人事迹的时候,才真正受到震撼。从最初的369个人,影响到三代人,在无垠荒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锨一镐、一坑一苗,几经失败,终于建成了百万亩的人工林海,55年持之以恒的忠诚,诠释了“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新一代塞罕坝精神。***指示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从“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再至今日“苍翠连绵、繁花无尽”,沧海桑田间,寒来暑往躬耕不息,莽莽荒漠终成郁郁林海,那份平凡深沉的坚守,可歌可颂!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篇6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60多年来,塞罕坝由解放前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蜕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如果把这里的树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8月23日,***总书记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当发扬塞罕坝精神,以奋斗之我,赓续百年荣光。
把艰苦创业奉为内核,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斗志,做林场的实干家。1962年,面对“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林场人没有“小我”的私心牵绊,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神话”,树立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生动范例。正是有这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韧劲、拼劲、闯劲,让塞罕坝人拿下了“娄山关”,攻下了“腊子口”,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为世界创造了“中国牌”的人间奇迹。共产党员们当发扬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赓续塞罕坝人的红色血脉,满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汲取力量,发扬光大,在党和国家的伟大征途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绿色发展视为支撑,满怀“但令四海歌声平”之情怀,做林场的行动者。“地球卫士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60年来,接连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这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沙地可以变成林海;为了人民,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干下去;为了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逆行出征。依靠人民,让人民成为党最坚实的底气,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才更有力量面对坚若磐石的苦难,并战而胜之、攻则必克。
把牢记使命化为动力,涵养“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初心,做林场的坚守人。60年代的塞罕坝,环境十分恶劣。刚建成的林场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甚至连粮食和房屋都缺少,但建设者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劝退,涌现出“六女上坝”“望海楼”“夫妻哨”等牢记使命、冲锋在前、无悔坚守的红色故事。“绿色奇迹”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不顾身、毅然决然。共产党员当牢记使命,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风雨不易其志,磨难不改其心,以过硬素质涵养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筑牢用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把初心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定力之基,在坚守精神高地中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用奋斗书写人民答卷,用实干擎起时代大旗。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精神 塞罕坝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 塞罕坝精神感想2000字 观看塞罕坝精神心得十篇 塞罕坝精神8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8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5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4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20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