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25~45岁女性多见,发病率为10%~15%,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大致分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和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还有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和其他部位的内异症[1]。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行为。随着腹腔镜医疗器械的发展、手术技能的提高及患者对腹腔镜的认识,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兼诊断与治疗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疗效。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共收治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60例,52例采取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病例资料60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包括复发3例),可疑的10例,误诊的5例,占8.3%,患者年龄平均(34.5±5.9)岁,已婚58例,已产50例。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无症状因不孕症就诊而发现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深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其中8例因手术难度大,且当时手术技巧掌握欠佳,选择开腹,3例半年内二次手术。临床症状多以痛经或性交痛和经期排便痛及下腹部包块、不孕症等。妇科检查主要表现为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及触痛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区触及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往往有轻压痛。术前均行超声检查,主要阳性结果是子宫肌腺病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2仪器

采用STORZ公司、SDZE公司、OLYMPUS公司的电视摄像系统、手术腹腔镜、全自动充气机及电切、电凝设备与器械等。

1.3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过程同妇科开腹手术。

1.4方法

1.4.1麻醉与体位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估计盆腔粘连严重或手术困难的均放置举宫器。常规穿刺,形成气腹,压力设置为14 mm Hg。术中采用3个套管穿刺口,其中一个下腹穿刺口根据病情直径为1 cm,以方便取标本。

1.4.2腹腔镜诊断60例病例中,52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均无腹水,未见明显肿瘤种植结节。52例中,30例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侧者21例,双侧者9例,囊肿直径2~11 cm。10例盆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2例,另8例为开腹手术。按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分期(AFS分期),Ⅰ~Ⅱ期11例,Ⅲ~Ⅳ期49例。

1.4.3手术方法手术先分离肠管与盆腔脏器之间的粘连,必要时协助举宫,充分暴露盆腔手术视野。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剥除术者,均有破裂,吸引器配合冲洗吸引;亦有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完成生育,年龄较大者);对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用单极或双极电凝行灼烧术;对深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无固定的手术模式,7例行单纯病灶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手术(即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病灶切除),10例行半根治+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病灶切除或电灼术。对于不孕患者常规行亚甲蓝通液试验。术毕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彻底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2结果

5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60 min,手术出血量50~1000 ml,8例开腹患者平均出血量达600 ml以上。患者大多于术后第1天肠功能恢复,术后3 d内体温>38 ℃者11例,分析与囊肿大小及粘连程度、出血量呈正相关。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2d。手术并发症有出血、肉眼血尿、直肠浆膜层损伤,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肾积水而转泌尿科治疗。其他患者术后2个月随访,盆腔检查及超声检查无特殊发现。

3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手术治疗的理念与认识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微创手术以其对脏器干扰小、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妇科疾病治疗的首选模式。腹腔镜手术作为现代妇科微创手术的典型代表,在实施手术中具有直视、清晰的手术环境,微小创伤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率,在妇科领域已得到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当今妇科医生必备的手术技能[2]。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腹腔镜手术更是治疗的一种首选方法。对于不同的内异症患者结合临床病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与大家共享。

3.1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分离粘连: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几乎均有盆腔粘连。为彻底切除病灶,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手术先分离肠管和盆腔脏器之间的粘连,分离卵巢与子宫直肠窝及侧盆壁之间的粘连。恢复解剖结构,充分暴露盆腔手术野。(2)分清层次,剥除囊肿从正常的较厚的卵巢组织处剪开,找到囊壁与卵巢组织之间的界限,将囊肿壁剥下;对于较大的囊肿,可去除部分卵巢皮质;实在不易剥除的,可用电凝破坏囊内壁组织。(3)没有剥不破的巧囊,周应芳等[3]习惯于先用5 mm穿刺针穿刺,然后用吸引器反复冲洗抽吸囊腔。通过反复囊内灌注和抽吸,囊壁反复扩张、缩小,与周围卵巢组织应该已经分离。这样不但利于剥除囊壁,也可避免囊液流入盆腔,影响手术时间及效果。(4)卵巢创面的止血对于较大的卵巢创面,若渗血明显建议一手冲洗器细水冲洗,看清楚出血点后双极电凝迅速止血,避免卵巢皮质的受损,止血后给予2-0可吸收线缝合;若出血不明显则可直接缝合卵巢组织。(5)缝合技巧:卵巢内的创面无需缝合,但对于剥除较大的巧克力囊(>5 cm)创面。可从卵巢间质内缝合,尽量不穿透皮质或露出卵巢表面,达到卵巢表面腹膜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粘连形成,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于创面局部放置透明质酸钠。

3.2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处理

对这型内异症结节的处理,应以最有效、损伤最小的方法破坏种植结节,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粘连形成。对表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较小时用单极或双极电凝,较大时使用电凝或切除术。

3.3深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处理

(1)术前明确诊断及病灶范围的确定: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盆腔检查是第一个关键环节,妇科检查可明确的后穹隆、骶韧带触痛结节容易做出DIE的诊断;术前全麻下的再一次检查有利于确定病灶范围。(2)特殊部位的内异症应作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肠镜,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me,RPG)或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等可明确直肠或输尿管是否受累,必要时可多科协助完成手术。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和评估DIE盆腔外内异症及深部浸润病变有补充作用[4]。(3)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是治疗DIE的唯一选择,术式选择与手术技巧及彻底病灶切除密切相关[5]。不是所有的手术都可以选择腹腔镜,本组病例中,8例因病灶的特殊部位及当时经验不足行开腹手术。手术技巧及难点在于分离粘连[6]:子宫直肠窝完全消失表明直肠阴道膈有DIE及致密黏连,也表明局部区域包括肠管、阴道穹窿、子宫颈后方、输尿管和大血管等解剖异常。分离致密黏连困难时注射垂体后叶素盐水可以减少出血,增加分离空间,避免损伤,水垫注射后往往用手指钝性就可分开黏连,注射部位要恰好在致密黏连处,逐渐增加注射深度;阴腹联合经阴道顶起后穹窿,可增加黏连部位的张力,明确解剖层次,便于分离病灶与切除,也可用纱布卷放入直肠为指示避免肠管损伤。(4)减少出血及充分暴露视野,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粘连较为致密,局部血管的变异和走形异常,分离时间隙的不准确均可导致出血多,故水分离及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可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必要时术后放置引流。恢复解剖结构,固定卵巢,游离输尿管或必要时放置双J管。可减少输尿管的损伤。(5)充分的医患沟通至关重要,可取得患者的配合,减少医疗纠纷。

总之,腹腔镜手术的选择要依据病情及所在医院的腔镜设备情况,更重要的是术者的腹腔镜技术水平。国外文献报道,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1.88%[7-8],国内学者孙静及冷金花等的报道也接近于此。笔者所在医院52例患者中,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肉眼血尿、直肠浆膜层损伤,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肾积水而转泌尿科治疗,发生率高达9.62%,其发生率高与手术难度大及手术方式的不确定性有关。但对于笔者所在医院同期总的腹腔镜手术来言,其发生率也与文献报道相接近。故在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时候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是其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应遵循“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尽可能的彻底去除病灶,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68-370.

[2] 段华.提高对妇科内镜手术并发症的再认识[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3):163-165.

[3] 周应芳,岳晓燕,刘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9-12.

[4] 张纪军,马洪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06,7(2):52-54.

[5] Chapron C,Fauconnier A,Vieira M.et al.Anatomical distribution of 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surgical implications and proposition for a classification[J].Hum Reprod,2003,18(1):157-161.

[6] 倪妍,王稳莹,段亚辉,等.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方式探讨-附17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17(10):772-777.

[7] Tarik A,Fehmi C.Complic ations of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572 c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de[J].J Obstet Gynaecol,2004,24(7):813-816.

[8] 王洪艳.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88-89.

(收稿日期:2012-01-12)(编辑:徐睿瑞)

推荐访问:内膜 子宫 腹腔镜 手术 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