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陈述各个时期的运动形式及特点,为武术散打的前瞻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散打 历史性演变 前瞻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1-0052-02
1引言
散打是一项徒手搏击格斗的技术,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它的母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武术运动。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是武术运动的对抗性形式,更是武术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武术的精髓之所在。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技击内容。在比赛规则的限制下互以双方格斗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它是格斗者双方智力、体力、技术和心理意志的综合抗衡,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激烈对抗性。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中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2武术散打的历史性演变
武术散打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练习着,促进了武术散打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搏、擒拿等动作“手擒猛兽”。(包括:鸡、鸭、牛、羊等)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斗的技术不断。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特别是剑齿虎,十分凶猛。在云南的沧源原始岩画上就有一人与野兽搏斗的描绘,画面上有两人双臂展开与兽搏斗。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除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徒手技能与大自然斗争。有时人与人之间为了获取生产资料也要进行搏斗,而人与人的搏斗为武术徒手搏击的萌生奠定了基础。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部落时,发生大规模战争之前,原始先民之间便为争夺头领地位和领地而进行争斗了。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由于物质利欲,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使用武力就成为他们掠夺财富的一种最主要手段。在这些战争中,除器械的拼杀之-外,徒手搏击也不可避免。掌握一定的搏击实战技能和经验就成为当时人们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武术徒手搏击的萌芽,也奠定了武术散打的基础。
武术散打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1)军队的武术活动;(2)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一阴一阳为之道”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而形成了中国武术散打体系。
武术散打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两人站在擂台上徒手单打独斗,当然也可采用器械,并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散打的发展。
早清时期,摔跤术遍布了各个街道巷口,被视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而摔跤也是武术散打的一种体现形式,促使武术散打得到空前发展。
近现代,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武术散打也悄然问世。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散打从比赛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湖南卫视对赛事作了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众多散打高手登台竞技,“劈腿王”柳海龙就是当年的散打王。2014年中国武术散打冠军赛12日晚间完成终极对决,男女共19个级别的冠军各获归属。此次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赛事,总计有中国各地42支代表队的241名选手参赛。中国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在总结比赛时表示,一批年轻的优秀运动员涌现了出来,他们在技术层面有质的提高,这也表明中国对武术散打的推广很成功。随着2015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在山西省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的开赛,标志着武术散打得到不断的发展。
武术散打从原始社会一直演变至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散发出生生不息的历史性灿烂光辉,在武术界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武术散打的前瞻性发展
3.1健全武术散打的运行机制
应当指出,现代散打的问世,已使中华武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辐射的形式,它是改革开放时代就已经存在的一种动态性变化,是与人类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相协调的。从宏观角度而言,它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日新月异,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及新时期武术散打发展背景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客观上把握新时期武术散打发展的历史契机,更有利于武术散打界探索新时代的自身体系,从而将武术散打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当今,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效益低、活力不足。虽然在管理上由过去的分散、分块向着专业化、系统化的方面转变,但与此相适应的中间层次的管理模式的改革尚未完成。因此应在理顺国家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完善其运行机制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并着手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对规范散打运动、保证该项目系统正常运行秩序有着积极作用。例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散打俱乐部,那么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就得建立,尤其是涉及到俱乐部运行的关键问题,如注入资金,策划广告宣,比赛门票的收入以及俱乐部的审批、注册、运动员的转会奖金、工资等一系列的制度,为武术散打运动最终走向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武术散打的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散打市场的生长和发育,散打市场的发展,有赖于散打运行机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重视散打运动,加强财政投入
武术散打作为武术的对抗性项目,它本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和普及与武术散打自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我们的丰富文化生活,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提高竞技水平同时增进友谊,所以应当得到世人的认可及重视。通过对2000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全部参赛的35支队伍中,获得“冠名权”(即企事业单位赞助)的单位仅有家7只占总数的20%,而反观日益火爆的足球联赛,CBA联赛,甚至乒乓球,羽毛球联赛,每一支参赛队伍都具有自己的冠名权,都在不同形式上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赞助相。比之下,武术散打比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加强财政投入,把武术散打提到日程上来,让散打运动再造新的辉煌。
3.3促进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
散打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时间上的无限持久,空间上的全球化,其着眼点在于“持续性”,即武术散打当代需求能力的要求不以牺牲未来发展需求为条件,具有较长时间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特征。其“可持续”性,就是本文章的目的,使武术散打得到前瞻性发展,逐步遍布世界的角落。
3.4加强对武术散打的推广,普及工作
综观这些国家在各级学校体育课中民族体育项目的含量和普及程度,以及遍及全世界的各种道馆,就不难发现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代表亚洲进入奥运会决不是偶然的,把武术散打的内容添加到学校课程上,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珍视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为扩大武术散打的国际知名度,笔者认为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工作,使得武术散打活动的开展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