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二百万年前,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已经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
二百万年前,三峡腹地的巫山县龙骨坡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刚刚冲破夔门天险的长江从巫山脚下浩浩荡荡地流过。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大河的侵切形成了连绵起伏的群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的山体上点缀着壮美的溶洞。在这个第四纪冰川触碰不到的角落,生命正在蓬勃生长。高大的木本植物构成茂密的森林,执拗地覆盖着每一寸地面,哪怕高耸的山崖也无法阻止它们拓展的脚步。在这覆盖大地的绿色巨毯之下,动物生息繁衍。猿猴出没于树冠,群鸟栖于枝桠,前中国熊在灌木丛中饱食浆果,大熊猫躺在竹林里酣然大睡……
山腰的溶洞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是一只剑齿虎,处于龙骨坡食物链顶端的超级掠食者。它的体型很像老虎,但是少了一分矫健,多了一分粗壮与凶蛮。剑齿虎的目标是巨猿。以前,剑齿虎曾经在这个溶洞中抓到过巨猿幼仔,这一次,它打算故伎重演。但这次洞内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剑齿虎抽了两口气,用敏锐的鼻子分析悬浮在空气中那些特别的分子。这是一种它不太熟悉的味道,和巨猿好像又不太一样。从气味中,剑齿虎分析出洞内的动物比巨猿要小很多,最大的也不过和幼年巨猿相当,群居,从数量上看似乎是一个家庭。看来,这将是一次轻松的狩猎。
突然,黑暗之中,石块如同雨点般飞来,伴随着一阵阵喧嚣怒吼。结结实实挨了几块石头的剑齿虎被砸得头晕目眩,它不由得怒火中烧,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叫,亮出獠牙向山洞深处猛扑过去。暗淡的光线下,剑齿虎看到几个瘦小的灵长目身影正在向洞内逃窜。他们并不像巨猿那样四肢着地,而是直立着身体,迈开修长的双腿向前奔跑。食肉动物的本能让剑齿虎迅速锁定了跑在最后的,最为瘦小的影子作为目标。就在长牙即将切穿目标喉管的一瞬间,剑齿虎突然感到眼前一红,一把石斧猝然砍上了它的头颅。
这是一片坚硬无比的变质灰岩,长达二十厘米,宽十六厘米。制作者首先从一面开始,通过砸击剥落掉不要的部分,然后再从另一面砸掉同样多的部分,循环多次之后,终于制作出了锋利的斧刃。强壮有力的手臂挥动着这划过亿万年地球历史的手工,狠狠地砍在剑齿虎脸上。剑齿虎那引以为傲的巨大剑齿在与新时代的碰撞中断裂、粉碎。暴怒的它嚎叫着,挣扎着,可怕的前爪向着袭击者疯狂地挥舞。鲜血随着锋利的爪牙喷涌而出,但是不屈的石斧仍然高高举起,一次次劈下……重达两百公斤的剑齿虎终于轰然倒下,挥动石斧的手臂也已经筋疲力尽。那血迹斑斑的石斧从十指间悄悄滑落,带着一串清脆的声音落入溶洞深处……
两百万年的沧海桑田,古老的溶洞已经崩塌。
1999年,当这片出土自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的石斧与其他十多件石器呈现在法国考古学家贝达教授面前时,这位古人类学权威惊呆了。他连连说,“龙骨坡的主人是有一定思想的人”,“他们拥有的是人的脑子而非猿的脑子”。世界古人类学界在经过十几年的争论之后,终于确认,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三峡腹地,就生活在巫山县龙骨坡下,他们就是——巫山人。
人与猿的争论
学界已经基本确认巫山人是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那么,他是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呢?
在巫山县城,一座规模宏伟的巫山博物馆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工作。这里将是巫山人珍贵文物的新家。到2012年,来巫山县旅游的人们就能在这座博物馆里触摸到这些来自二百万年前的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是1985年发现于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下颌骨化石和门齿化石。这些由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黄万波教授发现的化石刚一出土就震撼了世界。尤其是门齿化石显示出的铲形形态代表了黄种人的独特特点。黄教授在研究这块化石时评述说,巫山人的门齿舌侧节结与“北京人”等三十至四十万年前的直立人不尽相同,与现代人更接近,这种情况和在印尼发现的一百多万年前史前人类化石十分类似。巫山人下前臼齿根不像“北京人”那样粗短,但是远比现代人粗长,齿根高约为齿冠的三倍。综合这些特点,巫山人应该归属于直立人,并应该归类为独立亚种,即直立人巫山亚种。黄教授还判断,发现的门齿应该属于一名七八岁的幼童,下颌骨则属于一位四十岁左右的老年女性。
这一理论在之后十几年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外学者在比较了巫山人下颌骨化石与其他几种古人类化石之后撰文认为,巫山人更类似东非发现的“能人”和“匠人”,因此巫山人应该是能人、匠人到直立人之间的一个独立的中间种,并以此说巫山人是人类在二百万年前就已经走出非洲的直接证据。而另一些中国学者则通过与云南禄丰古猿的对比研究认为:巫山人是由亚洲古猿进化而来的,并以此认为巫山人证明了亚洲直立人是在亚洲古猿的基础上独立进化完成的。
还有一些学者干脆认为:巫山人是猿类而非人属。关于巫山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持续到了2000年前后,一直等到龙骨坡的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十多件石器之后才逐渐尘埃落地。这批石器在1998年对外发表后,迅速结束了巫山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国际考古学界一致认为,这些种类繁多,制作有法的手镐、石斧、长短刃石刀、刮削器、凿刃器、尖刃器等等绝对不是猿类能够制造的,制作它们的必然是有思想,有智能,能够理解、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类。
至此,巫山人的地位终于尘埃落地。目前,学界已经基本确认巫山人是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那么,他是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呢?
古人类史的“弹药库”
巫山人的发现却确凿地证明,二百万年前,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就已经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
龙骨坡遗址位于巫山县庙宇镇,距离巫山县城还有六十公里山路。
由于地处偏僻,这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没有多少游人踏足。如果你有缘,可以在山坡上下见到正在辛勤忙碌的考古队员。他们正在组织对龙骨坡遗址的第四次大规模发掘,希望能够彻底揭开巫山人的神秘面纱。对于这些醉心于古人类学的研究者来说,龙骨坡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中国古人类学界建筑人类起源多源说的根据地、弹药库;是一个值得他们付出毕生精力来探寻真理的圣殿;更是对整个古人类史提出颠覆性挑战的地方。
一直以来,世界上传统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约三百五十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约二百万年前,能人出现在非洲——这也是第一种真正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约一百万年前,由能人进化而来的直立人开始从非洲扩散到整个欧亚大陆。我们所熟知的“北京人”就是典型的亚洲直立人。在严酷的第四纪冰川期,在上一次人类大扩散中到达整个欧亚大陆的直立人遭到灭绝,只剩下留在非洲的一小部分人活了下来。在约十多万年前,这一小批人进化成了今天人类的祖先——智人。在五万年前,随着环境的好转,非洲智人沿着直立人曾经走过的路线,逐渐扩散到全世界,约三万年前到达中国,约两万年前到达北美洲,一万年前到达南美洲,从此在全世界繁衍生息。这就是占据古人类史研究主流的非洲起源说二次扩散理论,又称“夏娃理论”。
但是,巫山人的发现却确凿地证明,二百万年前,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就已经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这与非洲出现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的时间几乎同时。而巫山人所制作的工具,比在非洲出土的同时代的工具更加先进繁多。而以上这些证据,是否证明了巫山人才是人类的起源呢?目前还不能确定,只有等待进一步的证明。
三峡对于古人类史提出的挑战还远远不止于此。近年来,三峡地区连续发现五至二十万年前的智人遗址。这些位于巫山河梁镇迷宫洞、巫山官渡镇雷坪洞、奉节草堂镇兴隆洞、湖北朝阳县等地的遗址组成了一段完整的进化线,加上巫山大溪镇早已闻名遐迩的“大溪文化”,显示了中国人祖先从二十万年前逐步进化到现代人的清晰脉络。这对于现代智人是三至五万年前才从非洲走出的传统理论无疑是又一次重击。
据此,中国古人类学界提出并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人类起源多源说理论。中国古人类学者认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存在着人类的独立进化历史。从八百万年前云南禄丰古猿,再到四百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古猿,两百万年前的巫山人,就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接下来是一百万年前的蓝田人,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三十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和汤山人,三十五万年前的辽宁金牛山人,二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再到五到二十万年前三峡地区的长阳人,官渡人,草堂人等等,中国人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跃然而出。
不过,几年前西方一些科学家通过遗传学研究认为,人类的基因相当单一,显示人类应该具有相同的祖先。他们甚至认为,人类的共同祖先可能不超过四千人。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非洲起源说论者。
坚持多源说的学者对这一结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中国境内,尤其是长江三峡地区有那么多和非洲同时代,甚至比非洲更早的智人遗迹,这是夏娃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他们坚持认为,人类的多源进化是唯一能解释现有考古证据的理论。
在巫山龙骨坡,考古学家们仍然在辛勤工作。在这片小小的山坡上,他们已经发现了包括巫山人在内的一百多种哺乳动物的化石,包括二十多个从未发现过的品种。拿黄万波教授的话说,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化石仓库”。考古学家们希望通过在龙骨坡的进一步发掘,能够揭开两百万年前更多的秘密,希望这片山坡能够告诉我们巫山人更多的细节。他们有多高?长什么样子?他们能跑多快?吃些什么?还有,他们与我们,到底存在着多么紧密的联系?
这一天,或许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