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漳州在海西旅游城市圈中要形成竞争优势,理应充分利用台胞祖地优势,挖掘漳州籍台湾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开发名人文化旅游产品。为适应游客需求变化、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应该加强对漳州市涉台名人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漳州市名人文化旅游的开发层次。
一、开发漳州市涉台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
(一)促进漳台两地文化交流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漳州市作为海西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岸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开发漳州市涉台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涉台名人旅游资源,整合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精品路线,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
(二)增强教育功能
在台湾有众多由人到神的开台先贤。这些在台湾诞生和广受民间信仰的乡土神明是台湾文化沿袭大陆文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大陆开台先民以勇气、智慧和生命创造台湾历史的重要见证。漳州人开台,涌现了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业绩载入史册,功德遍布民间,有的因人们的虔诚崇拜敬祀而成为地方性保护神,如朱一贵信仰、吴凤信仰、吴沙信仰等。这些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对后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漳州市涉台名人分类
漳州市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现台湾人口中有35.8%祖籍在漳州。漳州市的涉台名人众多,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开拓发展台湾的名人
在台湾开拓发展史上,漳州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涌现出了众多的名人。台湾人民把“开台王”颜思齐当做民族英雄来崇敬。郑成功收复台湾,漳州子弟立下汗马功劳。陈泽、何祐、林凤等一批麾将驰骋海疆,杀敌驱荷,战功赫赫。复台后,又以雄才大略挥师垦荒。康熙皇帝统一台湾,漳州人是统一台湾战斗的主力。郑氏将领何义以出征澎湖之功而留名青史。黄性震献“平台十策”,成为征服郑军的智囊人物。澎湖海战,蓝理身先士卒,拖肠血战,功居第一。清代是台湾开疆拓土的辉煌时期。漳州人对土地经营似有一种天然禀赋,各路垦首大显神通。板桥林家、雾峰林家、林永耀、王锡奇、郭元汾、林成祖、翁裕、林克明、郑萃排、吴沙、陈辉煌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文化传播方面,蓝鼎元的《东征集》、《平台纪略》,陈梦林的《诸罗县志》,连横的《台湾通史》都是影响深广的台湾文化遗产。著名画家谢颖苏被誉为“台湾美术的开山祖师”。在文学方面还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大儒——林
语堂。
此外,在抵抗外侮反对侵略等方面,光绪十年林超东领导的抗法斗争、甲午战后简大狮组织的抗日武装斗争以及林尔嘉、林资铿的抗日义举,都在台湾史册上写下光彩的篇章。
(二)台湾信仰类名人
漳州市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所以漳州人的信仰也迁移到台湾。从漳州传入台湾的信仰类人物有开漳圣王、辅顺将军马仁、辅信将军李伯瑶、广济大师(俗称三平祖师)、保生大帝、紫阳夫子(朱熹)、惭愧祖师、九龙三公、古公三王、林太史公、助顺将军、英烈圣侯、英济夫人、关帝、王爷、广惠尊王、二妈祖、吴圣大帝等等。
(三)祖籍漳州的台湾政要
目前台湾的国民党和民进党政要,祖籍大多在漳州。根据漳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漳州市台办提供的资料,对漳州籍台湾政要整理如下:
三、漳州市涉台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漳州市涉台名人众多,相关资源的开发较少。目前开发较多的为寻根拜祖、宗教朝觐、观光旅游等,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有待进一步开发。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六点对策:
(一)做好科学规划,合理整合资源
漳州市涉台名人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首先要对全市涉台名人资源进行普查、分类、整理归档,以内容相关、区位相近、功能相仿为依据对名人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联动效应和规模效应。同时,应以旅游主题为主线,通盘考虑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遍布全市各地的旅游景点,使之形成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如可以将陈元光陵园、白礁慈济宫、漳浦的乌石妈祖、云霄威惠庙、东山关帝庙、南靖土楼、龙海连家祖祠、市区的“宫保地”专串成一个“原乡之旅”旅游线路,这对于吸引台湾中南部的闽南社游客和漳州籍游客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重视涉台文物,加大保护力度
据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日前联合印发的《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统计显示,福建省共有涉台文物1515处,漳州市有306处,居全省第一。此次入围的有漳州府文庙大成殿、芗城简大狮避难处、龙文万松关、云霄燕翼宫、漳浦霞美刘坂城、诏安文昌宫、长泰山重薛氏家庙、东山关帝庙、南靖梅林天后宫、平和霞寨新寨庙、龙海市林氏义庄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对台交流载体和平台,应加以保护。
(三)加强学术研讨,挖掘名人文化资源
开发漳州涉台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漳州涉台名人的文化内涵,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做好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包装。开展广泛的漳州涉台名人的学术研究,召开高档次的有海峡两岸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加强两岸学界的交流互动,挖掘涉台名人文化资料,能够让沉睡在历史典籍中的名人文化得以开发利用。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已开展积极尝试,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闽南家族文化、东南海疆文化、闽南方言文化、闽南民间信仰,漳州涉台名人是他们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进行重要涉台人物的田野调查。自2007以来,先后主办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开漳圣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10余次,在两岸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同时,漳州市还应认真组织漳台地名、姓氏、宗亲研讨考辩,除举办闽南文化外,还有姓氏文化及客家文化漳台研讨会等。
目前漳州涉台名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多停留在搜集名人资料、保护名人祖地等方面,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漳州涉台名人分布特点、历史根源等等。
(四)营造名人旅游环境,吸引台商投资开发
涉台名人是台湾民众崇敬、膜拜的对象,在台湾同胞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名人层级越高,其亲和力也就越大。因此,应以涉台名人为纽带,深入挖掘更多的名人资源,将名人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吸引台湾方面对漳州涉台名人进行投资开发。通过招商引资,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台胞回祖地进行旅游开发投资,而不仅仅限于农业、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漳州在这方面主要是涉台宗教信仰名人的开发利用比较多,如开漳圣王公园、闽南文化民俗园等,其他方面还有待加强。对两岸名人文化旅游开发,应完善涉台名人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点周边环境,提高旅游收益。台胞投资大陆名人文化旅游开发,可使台胞民众进一步了解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祖国大陆和漳州的历史文化,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民族文化、弘扬漳州祖地文化的重要作用。
(五)积极宣传推广,提高漳州知名度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漳州的旅游资源都与漳州的知名度不相吻合。涉台名人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要把这些资源变成漳州的财富,就必须利用各种形式、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把漳州的涉台名人文化资源宣传出去,向台湾民众宣传介绍漳州涉台名人,增强漳州涉台名人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要进一步密切与台湾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台湾媒体宣传漳州名人。
由漳州市政协主编,联合两岸2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协助了编写了《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该丛书包括《漳台关系史》、《漳州人与台湾开发》、《台湾政要的漳州祖根》、《漳州涉台文物》等,涵盖漳台血缘、神缘、文物、人物、经贸、地名、语言、民俗、戏剧等各方面。《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指南》详细介绍了漳人迁台历史、各姓迁台概况、族谱对接提要、宗祠庙宇对接、台胞回乡省亲等内容,是一部海内外漳州人知根识源、寻根谒祖的血缘地图和服务指南。漳州要通过这两套书的出版,推动两岸之间祖根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研究水平,转化研究成果,让更多人的了解漳州的涉台名人。
(六)设计名人旅游产品,建设漳州涉台名人物质载体
漳州涉台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要依托风景名胜作为物质载体。大力开发漳州名人的物质载体,是开发名人文化旅游所必须做的基础建设。名人文化物质载体的开发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名人纪念馆或博物馆
可在名人祖地、名人陈列馆的基础上进行兴建,在建设中切忌单一的图片或实物展示,而应融入更多游客可参与体验的项目,如可配备多媒体演示厅再现名人的生平事迹等。
(二)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
在旅游集散地附近或者名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名人文化广场,运用闽南特色石雕工艺,将名人和名人事迹运用群雕、室内或回廊的壁画或浮雕、或蜡像等方式表现出来,使旅游者有名人可凭吊,有景观可观赏。
(三)名人文化旅游商品
世界各国都将名人当做一种稀缺的垄断性的资源,将其开发成旅游特色商品。漳州的涉台名人旅游资源可开发成各种特色旅游商品,如可出版发行名人事迹图书、音像制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的纪念品、制作布袋木偶头等。
漳州涉台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顺应海西建设的大局势,漳州市应该在涉台名人研究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让漳州的文化旅游更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