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教波斯论”的质疑

【摘要】关于苯教的名称、起源、分布、教义、世界观、仪式、发展演变以及与佛教的抗争过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向等各方面都进行过探讨,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从微观上看,就在如下所述的苯教的一些最基本的、具体的问题上,虽然没有进行过公开的“争鸣”,但是我们通过比较后可以看出,各家的观点不尽一致,存在不少分歧,其中有些说法笔者还不敢苟同。基于此,笔者亦想在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就苯教的名义和起源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们。

【关键词】苯教 波斯论 起源 质疑

一、地域称谓

关于苯教的名称、起源、分布、教义、世界观、仪式、发展演变以及与佛教的抗争过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向等各方面都进行过探讨,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讨论苯教起源的地域是个很有趣的命题。因为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过去的线索都充满了矛盾和神秘色彩。如“大师名辛惹米保,生于波期倭毛之隆仁,将大界八部等苯教之一切法,译自香雄,而弘传之。”这里是说苯教鼻祖辛饶米倭非藏地之人,而是生于波斯倭毛隆仁,而苯教之法是译自香雄,并从香雄传播发展。这里把传说、追述中的苯教创始人的出生地和苯教之法的起源地点割裂开来了。《宗教流派境史》载:“……其所出圣人则为辛饶(旧称丹巴喜饶),即现在苯教之始祖氏生于象雄之魏摩隆仁,名辛饶弥倭。或谓其为佛所化现。……白琉璃经云:‘为欲化象雄,变现喜饶身,示十二苯行,说九乘教法,为生开天门,为亡断死门,度生雍中道’。”这里又把苯教祖师辛饶米倭的出生地说成是象雄之魏摩隆仁,苯教之法都是佛佗为教化象雄之民示现辛饶之身而示现的。比较这两处记载,就有较明显的矛盾,即出现了一种“一名两地”的情况,一是波斯之倭毛隆仁,一是象雄之魏摩隆仁,而对苯教祖师辛饶米倭的出生地问题上,说法亦迥异,其实,正因为这些相互有较大分歧的记载才启示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魏摩隆仁究竟存在不存在?苯教是否起源于魏摩隆仁?

苯教徒们普遍认为苯教最早起源于魏摩隆仁,可是魏摩隆仁究竟在哪里不大清楚。他们一般都认为在大食,可是西藏也有叫魏摩隆仁的地方,这就使我们大为费解。根据苯教的传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位于大食的西部,所以它构成了世界的一部分,而它又是不会消亡,因为最后当这个世界毁灭于火的时候,它升到天上,和天国里的另一个苯教圣地合二为一,被称为什巴叶桑”。很显然,尽管苯教徒们和传说把它描绘得那么详细而神秘,说它占据了世界的三分之一,是一个八瓣莲花形的形状,与此相应,它的天空也呈带有八个轮柄的轮形,九迭雍仲山耸峙在它的中央,山脚下涌出四条江,向四个不同的方向流去。山前是玛帕木湖,周围有醉香山等,(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地方不是别处,是苯教徒们根据冈底斯地区描绘出来的。)至此,所谓的苯教发源地之魏摩隆仁就很清楚了,它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地理事实的概念,而是苯教徒们为了提高自己及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社会地位有意虚构出来的。因为在先进的意识形态佛教的猛烈冲击之下,也激励本教徒去恢复他们自己的地位,他们也开始考虑到他们的宗教不能起源于一个普遍的地方。这样,他们就把七世纪以来西藏人一直钦佩的具有古代文明的大食(波斯),看成是包括先绕米沃出生地魏摩隆仁在内的那个国家。”照此推论下来,苯教的发源地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它只能是一种神秘的,无人知晓的,仅仅存在于精神世界里的一个“圣地”。

二、教义差异

雍仲苯教和波斯国教之间最大的区别,波斯国教是拜火教的思想,但苯教是拜佛与神众的思想。苯教和波斯国教从表面上来看都在讲善与恶,但善和恶的基本意义不一样,波斯国教是一种善恶二元论的宗教,这在思路上跟苯教完全不同。苯教的教义固然也有善恶之说,但善恶不是斗争,善恶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苯教讲的善与恶,凡是不利于或有损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恶,凡是有利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善,善恶是以众生利益为标准的。做善回报与引起来的果就是乐,做恶回报与引起来的果就是苦,所以经典里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拜火教与琐罗亚斯德教它主张世界上有善恶两种力量(善恶二元论),在不断地斗争,二者都具有创造能力。“善”代表光明,它创造一切善良、美好有益的东西,如光亮、真理、秩序……“恶”代表“黑暗”,它创造一切有害、邪恶的东西,如阴暗、猛兽、毒虫……,此教称善神为爱护拉,称恶神为阿赫利曼,认为人类是善神造化的。该教特别崇拜火,认为火象征着善和光明,拜火教由此得名。

苯教和琐罗亚斯德教都拜火与光明,名称上相同,但拜火的意义上完全不一样,苯教拜火有两种:一种拜火神,一种是拜火光;拜火神:苯教承认三界六道,在六道里最高境界是欲界神,包括四大天王等六种,再加上色界和无色界众生都是神,神有上等的,也有下等,山有山神、河有河神、火有火神等,火神是东南护方神,通过火供而供养火神等神众和六道众生,对火里烧供品而念仪轨。拜火光:就是修脱噶瑜珈光明法,这里拜不是崇拜,而是修炼,修炼内心世界的光明和外面世界的光明结合体一而修佛道,最后自身达到虹化而成就佛的一种方法。超越所有宗教的修法。

琐罗亚斯德教拜火的起源是中世纪,在波斯和阿拉伯的地下喷出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点燃着火。那时,人们不理解这种奇怪的火,把它叫作“圣火”并由此而建立了拜火教。教徒们在“圣火”处建筑了庙宇并塑造了神像,然后,教徒们穿着红色道袍,对着“圣火”,神像顶礼膜拜。为何拜火呢?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存在着代表光明的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和代表黑暗的恶神安格拉•曼纽,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了战斗,阿胡拉•玛兹达創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

波斯国教和苯教都是信仰神,名称上相同,但神的意义上完全不一样。波斯国教的神就是“救世主“,苯教从不承认有“救世主。”而且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消灭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但苯教根本不承认这种说法。另外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人死后要通过“裁判之桥”,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地狱或升天堂,但苯教不讲“裁判之桥”。上佛界,下人界都过去与今世做业有关系,积德行善,修炼成果,上行佛界;作恶多端,修炼不正,下行轮回。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在世界末日时,都要受最后一次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但苯教里没有这样说法。

波斯国教对神严格区分,苯教则提倡一切神与众生平等,这些都是苯教与波斯国教思想的差异悬殊。波斯国教和苯教根本上不一致性,很多观点也不一样,而且很多大意和细节上都不一样,所以波斯国教不是苯教,苯教也不是波斯国教

话说回来,苯教起源于古代的西藏高原是毫无疑问的,就西藏而言,最先起源于西部阿里地区也是可能的,因为以往的著述大多提到象雄(今阿里地区)。从整个原始宗教的产生而言,我们认为不存在发源地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或地区,只要其社会发展具备了产生原始宗教的条件,就有可能根据社会、自然环境特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始宗教。只不过由于各民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原始信仰的产生有先有后而已。而且相邻地区、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有相互吸收、融合,取长补短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藏族的苯教,与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如彝族、纳西族、羌族、普米族等的原始宗教和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所信仰过的“萨满”教以及喜玛拉雅山南北麓跨界民族的原始信仰都有相同之处。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苯教实质上就是灵气萨满教的一种地方形式。因此,苯教的起源地域问题,我们可否这样回答:苯教起源于西藏是勿庸置疑的;说它是从外域(如大食等)传播进来的不太可能,说苯教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外域宗教(如波斯等地的袄教和印度婆罗门教)特点逐渐发展起来还是令人置信的。

三、“卍”的由来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早在9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青藏高原,由青藏高原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中亚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总之,“卐” 苯教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周传播。这也符合和佐证了藏族人类学家格勒先生关于青藏高原也是原始人类的故乡。 “卐” 苯教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至于雍仲苯教波斯论是否可靠?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略抒管见。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推荐访问:波斯 质疑